关闭

首页 妈祖新闻

妈祖新闻

海峡隔不断的妈祖信仰——记宁德天后宫

2012-04-24 23:27:29 来源:宁德蕉城在线 点击:

 今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是妈祖1051岁诞辰。4月15日,在宁德天后宫(俗称妈祖庙),熙熙攘攘的香客又忙了起来。在大厅里,几十位虔诚的香客正聚集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聊天。翌日,242人的进香团就将赶赴莆田湄洲岛上的妈祖祖庙祭拜。
    作为进香团年龄最大的香客,78岁的陈阿姨笑着对笔者说:“妈祖娘娘时刻保佑着我们,如果身体好的话,明年我要去妈祖祖庙进香,和海峡两岸的信徒一起祭拜妈祖。”
    热心的香客告诉笔者,祭拜仪式结束后,在宁德天后宫还将举行闽剧、莆仙戏等表演。笔者在天后宫广场看到,一群将参与表演活动的人员,正密锣紧鼓地进行排练,准备以良好的风貌和熟练的动作向市民呈现出一台精彩的传统文化表演。
据宁德蕉城区博物馆馆长黄光春介绍,为准备好本次妈祖诞辰仪式上的表演,这些群众演员每天都会抽空安排时间到天后宫集中排练,他们都是天后宫附近的居民。

 据了解,妈祖信仰自明清时期被福建移民传入台湾,如今已成为维系两岸血肉亲情的纽带和增进两岸民众情感的桥梁。目前,台湾共有3900余座妈祖宫庙,超过80%的民众信仰妈祖。作为妈祖信俗的重要发祥地和传播地,宁德天后宫是台湾各主要妈祖宫庙的分灵祖庙,在两岸妈祖信众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都有数万信众前来参拜。
    当笔者来到这个隐藏在闹市中的宁德天后宫时,古色古香的浮雕、美轮美奂的壁画,还有大堂上目光祥和的妈祖像,竟让人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黄光春说,宁德天后宫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始建,咸丰元年重建大殿,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中轴线上依次为门楼、戏台、拜亭、正殿、后殿、偏殿。
    因早年天后宫曾被辟为粮食仓库,许多地方被改建,“文革”期间,门楼、戏台、拜亭等被拆毁,只剩余正殿、后殿、偏殿。正殿保存较为完整,面阔3间、20.45米;进深6柱、19.37米;高11.5米,带前廊及左右廊,抬梁穿斗式砖木结构,硬山顶,封火墙。
殿内有咸丰元年玄武岩镂空石龙柱四根,刻工精细,形态生动,一龙柱上刻楷书:“咸丰元年春正月吉旦”。另有花岗岩浮雕凤柱两根,为省内所罕见,极富特色。
    宫左后侧10米处有“碧泉井”一口,乾隆59年建,光绪元年修,为宁德蕉城区现存四大古井之一;井壁由乱毛石垒砌,直径150厘米;井栏由长方形石板砌筑,170厘米*170厘米;井深460厘米,目前仍在使用。
    1937年8月,中共闽东特委与国民党军政当局在天后宫举行谈判,最后达成“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协议,这里又成了国共谈判的革命旧址。所以,天后宫既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又具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促进闽台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1980年11月,原宁德县(现蕉城区)人民政府公布天后宫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2月,宁德县(现蕉城区)人民政府将天后宫辟为博物馆。1989年2月,宁德市(现蕉城区)编制委员会同意成立“宁德市(现蕉城区)博物馆”。
    此后,博物馆对天后宫的正殿部分进行了修缮,于1999年5月开始不定期对外开放。2004年3月,为了充分利用文物、保护文物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对台文化交流,宁德蕉城区文化体育局成立了“宁德妈祖文化研究会”的民间社团组织,负责对天后宫进行开发、管理和保护,并开始对外陆续开放,近年来,来此参拜的台商络绎不绝。
    同时,通过宁德蕉城区政府的引导,天后宫还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对内部建筑进行了全面的修缮,现修缮工作仍在继续。2009年,又完成对天后宫偏殿的修复工作,并作为博物馆的展厅,正式对外免费开放。2009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宁德天后宫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宁德天后宫(博物馆)已成为宁德蕉城区对台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吴嘉坤)

 

天后宫外景
 
天后宫一角


(责任编辑:吴美炜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天下妈祖网”或“来源:本网”的作品,版权均属天下妈祖网,凡是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应注明“来源:天下妈祖网”。未经授权,使用上述作品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下妈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站中有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致电: 天下妈祖网 网络编辑部 0591-87532714,我们将及时删除。

天下妈祖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天下妈祖网官方微信(mazu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