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妈祖新闻

妈祖新闻

南北交融话《妈祖》 天津取景折射北方妈祖起源

2012-04-24 23:26:57 来源:新华网 点击:

 

 “先有娘娘庙,后有天津卫”。大型神话剧《妈祖》在天津取景拍摄即是北方妈祖文化的一个鲜明体现。和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外传途径不同,妈祖信仰的北上传播是一种内部扩散。据该剧制片人杨平介绍,原本为闽、粤一带民间信仰的妈祖,之所以传到天津,这要归于漕运的原因。至今,天津娘娘庙、天津姑娘喜欢穿红衣,以及天津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都是北方妈祖文化的集中反映。

 妈祖文化北传天津

 “先有娘娘庙,后有天津卫”。这一说法至今仍在天津民间流传。天津是个多元文化的城市,海洋环境的独特区位让“海纳百川”的包容大气深深凝练成她的城市气质,各种文化在此交融繁衍,发扬光大,天津妈祖文化的诞生既是如此。妈祖,原本为闽、粤一带民间信仰的神灵,之所以传到天津,这要归于漕运的原因。《妈祖》制片人杨平表示,“相比于佛教的外传途径,妈祖文化从福建到天津的传播,是一种国内范围内的内部扩散。”

 据资料介绍,金朝灭辽后,将都城迁至燕京(今北京),并改燕京为中都,几十万居民及庞大的政府机构、驻军所需的粮食及其他物资,大部分是从山东、山西、河南等地征集,由运河运至中都。大批的漕粮经过今南运河、滏阳河、滹沱河、子牙河、大清河汇集到今天津地区,由此再转运至中都。卫河与海河交汇处的旧三岔口西南一带,就是河运漕粮的起点和转输点。因地势较高,成为理想的天然码头,并随着漕运和制盐业的不断发展而成为航运的重要枢纽。 由于元代的漕运所使用的舟师水手多为闽浙一带的南方人,他们世代在水上和风浪打交道,常年在极端危险的环境中作业,养成了“不拜神仙不上船”的习俗,而这些人心目中的保护神就是从宋时就得到敕封的湄州女林默。他们在往来于直沽的过程中,就逐渐将自己家乡的信仰风俗带入到了天津。

 南北交融落地生根

 一种文化的异地引入,一般都会有一个融合过程,或接纳会被排斥。杨平表示,妈祖文化的本质是种海洋文化,福建和天津都临海,海洋认知的共通性让妈祖文化传入天津并未出现“水土不服”,反而落地生根,与天津600年的城市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妈祖信仰传入天津后,很快便与天津地方的民俗文化相融合,使天后这位海神,在流传过程中,逐渐演化为福佑万方、有求必应的居家保护神。市民们亲切的称她为“娘娘”。如今在天津,很多人都知道闹市区的天后宫里供奉着天后娘娘。天后宫是天津第一座妈祖庙,在漫长的城市历史中,其对天津人民的影响尤为深远。 比如生育风俗上“拴娃娃”,即送子娘娘神像前用红绒线拴走一个一寸大小的泥娃娃,祈求生育;办“皇会”,旧时天津民间为庆祝天后诞辰而举办的祭祀庆祝活动,迄今演变为每年一届的妈祖文化旅游节,以各具特色的民间表演再现了当年的盛景。此外,像娘娘庙拜娘娘祛痘疹、天津姑娘喜欢穿红衣等都深受妈祖影响,是妈祖文化的民间反映。

 如今,妈祖文化已经成为天津的一张历史名片,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信众到天津朝拜、旅游。杨平表示,“妈祖文化的触角可以说涉及了天津城市的方方面面。我们应该理性思考这一文化,绝不可轻视这种文化的辐射力、凝聚力和作用力。某种意义上,在天津拍摄《妈祖》,既是对妈祖文化的影视表现,也是我们对这座城市的文化思考。”(JH/文)

(责任编辑:林德荣)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天下妈祖网”或“来源:本网”的作品,版权均属天下妈祖网,凡是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应注明“来源:天下妈祖网”。未经授权,使用上述作品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下妈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站中有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致电: 天下妈祖网 网络编辑部 0591-87532714,我们将及时删除。

天下妈祖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天下妈祖网官方微信(mazu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