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旅游资讯

旅游资讯

宁德老街:历久弥新中的情怀

2017-05-19 10:25:57 来源:福建日报 点击:


 蕉城区老街巷在当地的保护下,古韵犹存

  “在外面待久了,特别怀念故乡,尤其是一些老街,充满了儿时的印迹。”暮春时节,58岁的刘亿鑫回到了故乡宁德市蕉城区。他带着外地来的朋友特地去老街逛了逛,品尝小零食,寻找些回忆。

  老街,是城市的记忆,也是城市的符号。随着现代化进程推进,有些老街已然杳无踪迹,有些老街在当地的保护下,古韵犹存,历久弥新。

  蕉城地处东海之滨,自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场置县,至今建城历史已逾千年。

  宁德(现蕉城)建县之初始筑土城,立四城门:东名“崇仁”,西名“和义”,南名“德化”,北名“朝天”。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县城惨遭沦陷,夷为平地。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知县林时芳带领士民重建。并辟四城门,东名“镇静”,西名“崇顺”,南名“永宁”,北名“遵化”,塞登瀛门。

  明清时期,宁德城内有五条街。居于中心的称为中街,街为十字,居中而达东、西、南、北四门,四城门与中街的连接道路分别称为东街、西街、南街、北街。城外也有五条街,即东门外碧山街、下尾街,南门外圣塘街,北门外店前街、芙蓉街。这种格局一直保持到解放初期。

  如今,五城门城楼均已倒塌无存,老街风貌虽然变化巨大,却仍然保留着一些原先的风貌和建筑。以小东门而言,200多年前,小东门城外至白岩下还是人迹罕至、怪兽野猪出没的荒野之地。闽王第26世孙王丽园曾在此开基创业。经过治理,荒山变成富有田园风光的家园,成为蕉城小东门王氏家族发祥地。数百年来,溪井墘先后创建王家别墅、王家溪、王家井、王家桥、王家路、王家群楼和书院。

  随着时代变迁,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商业改变了老城的格局,商厦大楼拔地而起,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时常在小东门上演。而许多老街和老建筑则在当地政府的保护下,仍然屹立于原址,诉说着历史的故事。

  与小东门一般的还有下尾街。蕉城下尾街历史悠久,分外街和里街。外街又称“船头街”,在东湖塘围垦以前,这里是宁德及周边各县海产品交易集散地。至今,在外街的分叉口,还存留“霍童埠头”的石碑,见证曾经的繁华。

  宋室南渡以后,宁德县的文化、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下尾码头逐渐繁荣。南宋初期,这里还建有“沙港湾亭”,供亲人远行饯别之用。刘家谋在《鹤场漫志》中记载:“出镇静门外数里,两岸帆樯如织,酒楼茶肆雾属云连,故有‘小杭州’之目。”清末民初,有海关埠、德顺坪(黄笃夫“德顺鱼牙行”就设在这里)、福安埠、霍童埠、青苔坪等专用码头。

  曾经的码头繁华已难再寻,却以另一种形式传衍至今。如今的下尾街聚集着宁德著名的小手工业商铺,如木雕、刺绣、竹编、婚庆嫁娶用品等。这些小工艺品对年轻一辈来说比较陌生,却与老一辈宁德人息息相关。“一些生活用品还是得到下尾街来购买,别的地方买不到合适的。”当地居民刘贞英说。

  就木雕而言,下尾街大致粗算就有林姓、王姓、彭姓等十来家。从事木雕行业一辈子的师傅们专心地打磨着工具。制作雕像对他们来说就像信手拈来,只需给一个木料,粉笔草草画上两笔,画出个轮廓,几天内就可以用凿子雕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雕像。

  下尾街的“代字”也是一大特色。许多老一辈人不识字,需要有文化的先生代写一些书信、借条。如今虽然没有了这些业务,可还是需要手写的对联、喜字等。

  林振奋是街上的老住户,一副斯斯文文的样貌,戴着夹鼻眼镜,时不时地应了街坊邻居,写个“福”字、“寿”字,有时给开张大吉的店铺书写一副对联。他不大计较笔资,全凭客人心意。这也侧面反映出当地民风淳朴。

  在现代化的今天,如何回答好“新”与“旧”的命题,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如老街巷一般的历史,都是一个城市沉甸甸的回忆录,记载着兴衰变迁。

  蕉城区重视这些老街,通过消防设施完善、电气线路改造、白蚁侵害治理等方式进行有效保护。还通过官方公众平台“大梦蕉城”发布“老城时光”系列,讲述这些老街巷、老建筑的故事和现状,引起人们的关注,呼吁参与到保护行动中。



(责任编辑 江伟)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天下妈祖网”或“来源:本网”的作品,版权均属天下妈祖网,凡是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应注明“来源:天下妈祖网”。未经授权,使用上述作品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下妈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站中有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致电: 天下妈祖网 网络编辑部 0591-87532714,我们将及时删除。

天下妈祖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天下妈祖网官方微信(mazu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