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关闭

| 国内宫庙

首页 > 国内宫庙

历经沧桑的沈阳天后宫

文/翁志军  齐守成

   

 

 

 历史文化名城沈阳有一条以天后宫命名的著名街道。它位于沈阳大东区西部,西段跨沈河区。该街道始辟于清代,曾分段命名为西横街、东横街、望北楼西胡同等。1957年,沈阳市有关部门在规划全市街路地名时,即以清代此地曾建有一座天后宫,命名为天后宫路沿用至今。今天的沈阳二十六中学,即为原天后宫遗址,面积达20多亩,由此可见,天后妈祖在东北地区,地位崇高,影响深远。2006年9月初,笔者在辽宁沈阳期间,走访了沈阳天后宫第一代主持周宗岐的后人周蕴璞先生,查阅了《沈阳市志》等有关文献资料。对历经荣衰变化的沈阳天后宫的历史变革有了一定的了解。
    据《奉天通志》记载:“天后宫在地载关山(小北关)三皇庙西,清乾隆年建。为闽江会馆。”又据《沈阳市志》  (卷十六宗教)记载:“首都宫观天后宫,创建于清乾隆四十七(1782)年,位于大东区小北街,创建人为闽人(作者注:具体为福建旅沈商人陈应龙),住持周宗岐,其用途为伙居道,居此住用。”
    今年71岁的周蕴璞老先生是位退休多年的老工程师,从其祖父周宗岐开始周家几代人守护着沈阳天后宫。他的父母为保护天后宫还坐过牢。他从小就在这里嬉戏游玩,直至偌大的天后宫毁于文革,而他和家人至今还居住在天后宫遗址后边的几片低矮的民居间,舍不得搬离。因此,周家人对天后宫的历史变革也极为稔熟,对天后宫有着一层更深厚的情感,谈起天后宫甚至语带哽咽,颇为感伤,令闻者也为之动情。
    在周蕴璞先生的记忆中、早先盛京城(即今沈阳)商贾行市兴起,关内南方各省的买卖人纷纷奔赴东北经商,把南方的丝绸、水果、海鲜与东北的人参、鹿茸、皮毛、蘑菇通过海陆渠道交易。当时有一些福建,江浙籍的旅沈客商经常往来此地,他们在古城的地载门(小北门)外的地载关(小北门)街修建了一处闽江会馆。其中有一个叫陈应龙的福建人多次经商失败,遂发愿斥巨资在沈阳捐建一座天后宫礼事,祈求过海往来平安。生意发达。果然。天后宫建成后不久,陈应龙一直生意兴隆,财运亨通,祈愿果然灵验。
    周蕴璞先生回忆道:“我十四、五岁时还见过由清朝政府批的天后宫的地契和房契。那时的天后宫还兼具慈善机构功能,有一些闽商做生意蚀了本,甚至负债累累。走投无路破产夭亡的,闽江会馆和天后宫的人一旦弄清是闽人身份。即由天后宫出资购买棺椁,有的就地安葬、条件好一点的暂存寺里,择期由殁者亲人归葬故里,因此那时也被叫做寄骨寺。”
    在资料记载和周先生的记忆中,那时。天后宫规模宏大,建筑壮观,风格独特,占地万余平方米,四周砌有很高的青砖围墙。在山门前竖有两根高大的旗杆,门两侧有一对雄伟的石狮子、向南的山门两旁挂有“江南归雨,塞北停云”的楹联.在宫檐两侧塑有排成竖列的望天狗,其状栩栩如生。
    山门后还设有朝北的一座大戏台,闽江同乡会馆每年都有集会,庙会日期是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日。每逢集会期间。会馆都要请戏班子在此演出堂会戏。并且还要大摆宴席三日。唱戏三天、天后宫内外人潮涌动,摊贩陈杂.热闹非凡。
    天后宫后院有一栋五间二层小楼。俗称“寝宫”,是宫内的主神天后娘娘(又称妈祖、天妃)·寝息”的地方,天后宫的各殿堂内。塑满了各式天后(妈祖)的神像。天后宫的山门西面是一片空地,为栽树种花之处,西北面还有一个很大的水池子。山门东部有个较大的便门、通往殿堂。再向北走有三开间的大屋,那就是会馆办公址(即原三皇庙址)。
    周蕴璞回忆道:“沈阳天后宫还有一个离奇的现象是,在偌大的妈祖庙里有一座土山,山后有一个月牙形的泉池,就是奉天市36刹。这个地方地势低,下大雨时,沈阳市到处泛滥成灾,一片泽国、然而流到这里的水往往就是满溢不了:大旱时,这池里的泉水也不会干涸,数百年间一直如此,似有神灵保佑。”
    沈阳天后宫由于地处繁华地带,建筑宏伟壮观,这也成了恶势力垂涎三尺的“肥肉”,谈兴正浓的周蕴璞越讲越气愤:“那时。他们甚至买通一个福建人来偷地契,我父亲为此被抓了好几回,蹲了几次监狱,但都未能使他屈服。”遗憾的是因为历史原因,沈阳天后宫被大火焚为平地。连他花了130块大洋裱的一幅3米长的妈祖像宣纸画也都烧了!谈到这里,周先生颇为伤感。
    据载,昔日沈阳还有一座类似天后宫的山东庙,庙内也供奉天后(即妈祖),它是旅奉山东客商修建的,附近有山东会馆。如今原建筑物早已不存在了、变成了居民楼房住区,但至今仍留有山东庙巷的街道地名(在今沈河区大西边门外十三纬路.旧称怀远关外)。天后宫自清初至今,已近三百年。而在沈阳周围,尤其是沿海及有水域的县市也曾建有多处天后宫,其中以沈阳的大东区内原天后宫最为宏伟:隆观。由此可见,妈祖文化在这座城市的影响之大。因而值得研究妈祖文化的专家去挖掘。
    然而,作为沈阳惟一一座遗存供奉妈祖娘娘的沈阳天后宫,也是沈阳历史的记忆,至今还有不少定居在日本、台湾、香港、澳门的老沈阳人和妈祖文化研究者来这里凭吊缅怀,拍照留念。一位在台定居的老沈阳人还把一张解放前拍的天后宫的老照片送给周蕴璞留念。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2006年7月。沈阳市的文博部门已多次邀请他谈谈恢复天后宫原貌的设想……更令人高兴的是。随着妈祖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并且随着两岸三地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的逐步密切,来沈阳创业的投资者在不断增多.投资规模在不断拓展,投资层次在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尤其是在陈舂森、蒋金枝为代表的7万在辽沈经商的莆籍商人的强烈要求下,沈阳商界和民众,对重建沈阳天后宫有着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他们和辽宁省、沈阳市有关部门进行密切的磋商,为重建沈阳天后宫进行不懈的努力。相信借妈祖灵光重建天后宫这一天会很快到来的。

(责编:苏若蔚)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天下妈祖网”或“来源:本网”的作品,版权均属天下妈祖网,凡是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应注明“来源:天下妈祖网”。未经授权,使用上述作品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下妈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站中有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致电: 天下妈祖网 网络编辑部 0591-87532714,我们将及时删除。

天下妈祖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天下妈祖网官方微信(mazu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