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关闭

| 国内宫庙

首页 > 国内宫庙

东山宫前天后宫:施琅收复台湾出师地

 东山岛宫前村的圣母山,古榕挺拔,绿树掩映下的一座古庙——天后宫,更显得古朴典雅。天后宫供奉妈祖神像,因妈祖“暗助”清朝施琅率军从这里出师收复台湾而闻名遐迩,2005年被评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今年4月中旬,中华(台湾)道教文化团体联合会32人再次来到这里举行朝圣活动。

 天后宫始建于明代,初建时称“天妃庙”。清康熙年间重修。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再次修建。现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平方米,颇具闽南沿海建筑艺术风格。

 据《靖海记》、《台湾通史》等历史文献记载,从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开始,福建水师提督施琅主张进军澎湖、台湾,使“四海归一”。施琅曾3次进军台湾,因飓风所阻均无功而返。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闰6月,施琅经过严密勘察东山岛地形和风信特点后,认为最南端的平海澳(今宫前湾)最有利于战事,便领2万多将士候风汛于平海澳附近。6月13日,施琅举行祭海、誓师仪式。6月14日辰时,施琅率水师战船200多艘、将士2万多人从宫前湾启驾直抵澎湖,最后收复台湾。 施琅将军正确选择了从宫前湾出师台湾的战略,终于以较小的代价换来辉煌的战果。宫前湾作为施琅将军平台出师地,永载史册。

 史载,当年施琅率将士驻扎在平海村(今宫前村)“天妃宫”附近,并设立营盘(指挥部)。施琅出师台湾前,曾在“天妃宫”祭祀妈祖。“天妃宫”庙前有一口水井,即使雨季,井水也不能供应百人饮用,施琅率水师到此地时,因将士饮水困难而担忧,便求助于妈祖。果然,不久井底泉水突涌,满足了4万多水师饮用,后这口井被称为“万军井”。施琅将军发兵时,向妈祖神像求签,是“吉利”签。施琅以这两件“美事”鼓舞士气,因而军心大振。

 施琅收复台湾后,向康熙皇帝奏请敕封妈祖。施琅奏文写道:“前奉旨征剿台湾,师次平海澳,有天后庙之左有一井,往常雨顺,水已不能资百口;遣人淘浚,泉忽大涌,足供四万余众,及澎湖鏖战之日,平海之人,但见庙中神像,衣袍透湿,知为助战致然,乃以神明显助破逆......”康熙皇帝准奏,敕封妈祖从“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妃”晋升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天妃”晋封为“天后”,“天妃庙”因而改名为“天后宫”,台湾澎湖、台南、鹿港的不少妈祖庙、天妃庙也因此改为天后宫。当时,平海村因建在天后宫前,故将平海村改名为宫前村。康熙帝还派礼部郎中雅虎专程到东山天后宫致祭。朝廷拨出专款修建天后宫。康熙帝还敕赐每年在宫前村妈祖诞辰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供银在天后宫前广场上演10台戏。这个习俗延续至今。

 如今,天后宫前的“万军井”、宫内立于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的康熙帝御赐匾额保存完好。匾额镌刻施琅的奏本和康熙帝差礼部郎中雅虎致祭的祭文。该匾额曾被省文化厅选为福建“妈祖信仰民俗文物展”文物,多次赴台湾展出。

 据记载,当年跟随施琅出征台湾的许多将士,每人脖子上挂有一个用红布缝制的“妈祖香火袋”,以求庇护。收复台湾后,部分将士留守、定居台湾,并修建天后宫供奉妈祖,香火远播。据调查,台湾北港朝天宫圣母庙、鹿港朝清宫妈祖庙等近100家宫、庙,是从东山宫前村天后宫分灵过去的。10多年来,中华(台湾)道教文化团体联合会理事长吴光辉、台北中华道教文化团体联合会副秘书长唐忠义先生、台北世界弘道复兴协会理事长陈再发先生等,多次率团到东山宫前天后宫朝圣。

 ●专家点评:

 东山县博物馆研究员孙英龙:东山宫前天后宫是施琅收复台湾出师地、台湾部分天后宫的祖庙,成为闽台关系密不可分的重要见证。两岸人同根、神同源,宫前天后宫也是两岸一座“连心桥”,值得两岸同胞维护和珍惜。(谢汉杰)

 


 

(责任编辑:吴美炜)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天下妈祖网”或“来源:本网”的作品,版权均属天下妈祖网,凡是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应注明“来源:天下妈祖网”。未经授权,使用上述作品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下妈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站中有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致电: 天下妈祖网 网络编辑部 0591-87532714,我们将及时删除。

天下妈祖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天下妈祖网官方微信(mazuworld)